「你以後想做什麼?」這是一個我們經常被問到的問題。
小時候,老師同學總會常問,「你以後想做什麼,有什麼夢想?」我們會無所顧忌地,天真的把自己內心的夢想,攤開在眾人面前。「我想當科學家」「我想當音樂家」⋯。
人們不會認為我們不自量力,因為我們還這麼小,未來又那麼長,一切看起來都有可能。
長大了,我們的目標越遠大,卻被認為不切實際、好高騖遠。
這是我們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的現實。人們可以哄你、勸你、鼓勵你,真正面臨選擇時,不管是出於善意還是惡意,同樣可以攔你、擋你、否定你。
我們不想成為異類,從而自我壓抑,渾渾噩噩度日。
但是,很多時候,錯的不是我們,也不是別人,只是我們把自己擺錯了地方,選擇了錯誤的圈子分享另一種生活期待。
明明你內心對她很讚賞,還要出聲附和,順便息了自己挑戰的心思。
於是,我們本可以達成夢想的機會,就這樣被我們放過。沒有人說過實現理想是一件容易的事,但是如果你從未開始,就永遠只是一個夢而已,每每午夜夢迴,只剩後悔與自卑相伴一生。
我們首先要做的事,就是對自己坦誠,才能找到出路。
我們要認清自我的本質,我們要過的不是別人的生活,把生活過成自己的。
不管是喜是悲,是好是壞,是窮還是富有,關鍵是心之所向。
別人說什麼,評論什麼其實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自己認可自己。
如果一種生活你過的話雖然艱難,但是不過的話更加痛苦,你會聽見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。
然後,找到屬於你的圈子。
從人脈的角度來說,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說,想要擁有優質人脈,可能唯一需要的就是一個電話。不要以為給朋友圈好友點贊、評論是在累積人脈,當你自身實力不夠,所謂的人脈累積都只是浪費時間。未經審視的人際關係,不是我們擁有他們,而是他們佔有我們。
「如果可以,希望把時間放在自己身上。」
給你的人生做減法。
有人說:成長是做加法,成熟是做減法。年輕的時候,我們總以為擁有的越多就越幸福,於是什麼都想要,可是越長大越發現,其實精簡的人生,反而更加清爽。
著名作家村上春樹,是出了名地不喜歡社交。成名前,他曾在一家出版社做過一段時間的編輯,那段時間,在工作上無法找到樂趣的他,工作之餘,把大部分的精力分給了自己。他很少關注辦公室的八卦,也很少和同事出去聚餐社交,而是選擇了看書,充實自己。後來,他成為著名小說家,談及這段經歷,他仍然說:
「如果可以,希望把時間放在自己身上。」
「道不同不相為謀」,夢想這件事尤其是。
夢想需要同路人,指路人,教練和支持人,這個人絕不肯存在於那些質疑你的人中。
我們應該保持自知之明,但是也不必妄自菲薄,更不必因為不同的想法或者評論
就熄滅內心的渴望之光。
我們首先要做的事,就是對自己坦誠,才能找到出路。
我們要認清自我的本質,我們要過的不是別人的生活,把生活過成自己的。
不管是喜是悲,是好是壞,是窮還是富有,關鍵是心之所向。
別人說什麼,評論什麼其實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自己認可自己。
如果一種生活你過的話雖然艱難,但是不過的話更加痛苦,你會聽見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。
然後,找到屬於你的圈子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